张树森
导师:蒋海松
班级:2020级法学1班
学位:法学硕士学位
一、心怀感激
看着手中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,我在想,现在或许勉强可以算一个法学科班出身的人。之所以说“勉强可以”,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或许并不算法学科班,他们认为在职都是混学历的。然而,殊不知算或者不算,于我而言,无论是生活,还是工作,甚至收入,好像都没有什么不同。
然而,湖大这一段求学的历程,内心深处是有本质不同的。
感谢湖大提供了我学习的机会,能够向一大群富有才华学识渊博的老师讨教,能够与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和对话,能够与自己的工作中的法律事务融汇贯通,增加了底蕴和知识,开拓了眼界,这是我的不同。
感谢湖大,让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有思想、有见识、有追求的老师、同学和朋友。来自不同单位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一起读书、一起聚会、一起争论、一起探讨、一起分享,生活更丰富了,对各单位的了解和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,这也是我的不同。
感谢湖大,感谢导师,给了我全日制学生一样的待遇,一样的指导。甚至,导师对我的指导比对全日制的学生花的时间更多,花的心思更多。感谢导师那么忙碌,还常常抽出不少时间指导我的论文。对于导师指导论文方面我的心得是:导师很忙,要导师在忙碌中抽出时间,这需要自己与导师多联系、汇报,以便导师能根据自己的行程协调抽出时间指导论文。导师的每一次所要求的修改,也正是论文盲审和答辩中各位专家所提出的问题,所以,对于导师的修改意见要充分重视和消化。我的论文都是在导师指导下不断修改、充实、完善的,最后大概有六万字,不同的数据库查重率10%左右,大篇幅文章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,这也是我的不同。
回顾湖大这几年的法硕学习和论文答辩的过程,是一段在职求学的过程,也是一场休闲和修行。如果要说还有什么其他不同,那就是经过一场休闲和修行后的不同。
二、不一样的休闲
杨绛先生在《一百岁感言》中说道: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,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;我们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”。
当我们不会过于在于他人的眼光,发自内心地体会一种求学的乐趣和交友的快乐,发自内心地感受一种同学的友谊和共同探讨的情怀,我们的学习是轻松的,是自愿的,是非任务式的,这种学习,其实是一种不一样的休闲。这种在职求学当成休闲的状态,正如杨绛先生感言中所说的状态。
能够把在职读书求学当成一种休闲,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。如果我们处在兵荒马乱、烽火连天、社会动荡的时代,或者处在物质匮乏、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时代,恐怕有工作能够在职就不容易了,还能读书求学更不容易,在职读书求学就更是奢侈了,更别说把在职读书求学当成一种休闲了。
导师说:“世界纵已内卷,法治不容躺平”。在职求学当成休闲并不是躺平,而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。
听导师讲吴承恩与西游记,讲毛泽东的领导艺术,阅读革命时代的藏兵于民、精兵减政、官兵平等、官民一致,思考修养生息、放水养鱼、海纳百川与宽待人心的系统关系与哲学内涵,并始终相信内卷只是暂时的现象,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必是未来的主流,这是我不一样的休闲中地感悟和收获。
三、在职求学也是一种修行
在职求学是需要勇气的。很多同学上有老、下有小,自己又是单位的骨干,工作也忙得不可开交。常常看见同学带着自己的小孩一起上课。还有的同学坐几个小时的火车来上课,马上又坐几个小时的火车赶着回去上班。特别是有些同学,坐几个小时的车来上课,中途又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去处理紧急事务。人的时间本就有限,工作、生活和家庭,早已把这些时间占满。在职求学,势必需要改变原来生活的轨迹,要与原来生活的秩序斗争,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,要在占满的时间中挤出学习的时间,这是需要勇气的。需要拿出勇气来在职求学,这本身就会是一种修行。
有人说“如果不读书,行再多的路也不过是个邮差”,在职求学,是行万里路之后的再读书,是行万里路后,读万卷书的修行。
人生总有很多风雨和曲折,总有不少得失和沉浮,而在职求学,如同我们在忙碌后的冥想,冥想过后,停一停脚步,品味曾经的酸甜苦辣,能让我们拿得起、放得下,更坦然地面对生活和珍惜生活,这种状态,正暗合我们道家和佛家的修行。
和我一样在职求学的同学们,在职求学,行万里路后的一种修行,让我们的生命再出发。愿大家修成正果,不断前进。
来源 / 湖南大学法学院同等学力申硕管理办公室
撰稿 / 张树森
编辑 / 屈子涵
审核 / 李龙保